
2007年iPhone和Android发布,2012年这两个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全球50%的市场份额(考虑到不同地方发展速度快慢,单就发达国家来看实际速度更快)。下面这张图更清楚的看到了伴随着智能手机的颠覆,传统手机厂商和新兴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在发生什么变化。
这十年开发的房屋,每年十几亿平方米,作为租用的,不到10%,90%以上的商品房都是买卖,这个市场是畸形的。租赁市场有4个不足:第一,租赁者是弱势群体,没有谈判的能力,租房的人和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调租金;第二,随意把房子收走;第三,各种重要的公权部门,没把租赁房屋的住户当做同等公民待遇,租了房子的上不了这个学区的学校,必须买房,医疗也是这样,医保的服务都和产权房有关,入户也是,买房满几年可以入户,租房就不行。
尽管马云欣然应战,但“身体”早就出卖了自己——赌约开启的两年后,阿里曾极力想把淘品牌引入线下(银泰),与当时寄予厚望的喵街相呼应,渗透到其他商圈。不幸,该项目中途夭折,喵街负责人马学军而后也离职,加入云峰资本,喵街放弃了商圈O2O综合平台的战略,并入到银泰体系。
然而,也有人点出,这种东西早在二战的时候就有了,并质疑如果遇到现在红外线或是热成像技术,是否还有效果。还有人“建议”台军,做些“伪导弹”。实际上,台军近日曾多次军事动作被岛内民众嘲讽的事情。《联合报》此前报道,有台湾网友日前去“联合反登陆”位于台中的阵地观察发现台军为轻兵器射击阵地堆置清一色的白色沙包,批评这种做法破坏隐蔽,成为吸引火力的标靶,“简直不可思议”“过家家”。
其实,回溯到阿里影业诞生的初衷,再看马云有关双H(happiness、health)的表述,就会发现,作为双H计划中重要的分支载体之一,阿里影业的野心早有铺垫,因为阿里影业的两个使命是既定的,即第一,要覆盖产业链;第二,要成为一个大平台。而在如何覆盖产业链,和成为平台上,樊路远此次宣布阿里影业下一阶段要在内容上加大投入,实际上也让阿里影业的打法变得相对清晰:在产业链上,承载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淘票票和阿里鱼是出口,而头部内容将是入口。在抓住尾后,阿里正在往“头部”去。
的确,直观的理解,“基础设施电影公司”的一大定位就是非传统影业公司,要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而非现有以内容为主的阵容中的搅局者和竞争者。再加上,后续重金投入的淘票票,以及以布局电影衍生品市场为目标的阿里鱼平台,两者原本都是阿里原生基因里较为擅长的“类电商”业务,市场直觉的反应是,阿里影业真正找到了进入到电影这个更非标行业的“切口”。而且这个切口,够大,大到同时覆盖电影消费、互联网、消费升级三个领域,线上线下亦可通吃。